手機電池的市場需求主要來源于消費電子市場和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近年來,消費電子產品增長趨于緩慢,鋰電新興市場發展遠低于預期,國際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惡化。
就我國情況來看,2009年之后,受電動汽車概念熱潮影響,我國手機電池投資驟然高漲。供需矛盾的進一步激化使得電池市場陷入無序發展的窘境,也造成了我國手機電池行業“小、散、弱”的局面。
小是指我國手機電池企業規模較小。我國最大的4家手機電池生產企業為力神、比亞迪(002594,股吧)、飛毛腿和比克。2012年力神銷售收入30億元,手機電池產量超過2.5億只。而全球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企業SDI,2012年手機電池業務營業收入超過140億元,電池產量近11億只,均是力神的四倍以上。
散是指我國手機電池企業分散,沒有形成集團優勢,主要表現為數量眾多并且區域分布較廣。截至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手機電池生產企業超過350家,遠遠超過了日本、韓國等手機電池強國的企業數量。從區域分布上看,基本可以說全國各地都在生產電池。多數企業呈現出“單兵作戰”的態勢,不少企業仍采取近似“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其產品在數量、質量、自動化水平、客戶認可度等方面均缺乏競爭力。
弱是指我國手機電池企業實力較弱,尚難以與國際行業巨頭競爭,在核心材料和關鍵技術方面差距仍然較大,關鍵材料仍然依賴進口,電池成組技術尚待突破。我國企業的技術研發水平相對偏低,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較少,所獲得專利方面主要以實用新型為主,發明專利占比低。同時,企業生產技術自動化程度不高,產品質量控制與國際行業巨頭有較大差距。我國手機電池領軍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也實現了自動化,但仍有較多環節還依賴人工,而SDI、LG、松下等已經基本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此外,由于知識產權和認證等方面缺失,我國大部分企業難以參與國際競爭,這也使得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